首页机构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6

01/05

分享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

前  言

背景与目的:
  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共存,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现结合汉唐石刻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情况,特编制《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物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本规划系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物事业专项发展规划。其宗旨是:明确发展目标,强化保障措施,将文物事业发展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最终,实现汉唐石刻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凸显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作为全国民办博物馆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不断壮大,为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进一步彰显西安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3.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
4.文化部《博物馆管理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5.《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2012年)
6.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7.国家“五部二局”《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文物博发[2010]11号)
7.《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12年7月12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正)
8.《西安市文物事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讨论稿)
9.《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2年) 
规划范围: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
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16年,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
规划地位:作为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十二五”期间文物事业发展、乃至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

第一章 “十二五”文物事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一)按期开放并以免费观众为主
  按照省、市文物局的要求,按照理事会统一规划,西安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已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按时完成了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开馆后,年接待游客量大幅增加,且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仅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累计接待观众15万人次。其中90%为免费观众,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二)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发展历程
  2010年博物馆开始筹建,经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两级文物主管部文物专家组审核后,由陕西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成立,地址设在西安市高新四路30号;2012年5月15日,举行开馆典礼,博物馆正式开放。原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仪式。2012年荣获全国民办博物馆展品博览会先进集体;2012年6月16日,博物馆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2013年11月1日-30日,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博物馆举办《汉唐石刻雕塑艺术展》;2014年倡导成立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秦航理事长任名誉会长;2014年11月9日,在西安钟鼓楼博物馆举办《“木人石心”--纪念玄奘大师西行回国一千三百七十年西安民间收藏石刻展》;2015年1月1日,在西安市大兴善寺举办《古代佛教石刻艺术精品展》;2015年荣获“年度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工作先进单位”;
(三)借鉴国有经验,兼顾民营特质,双轨并行规范管理,在探索适合民办博物馆自身发展的路径上初见成效。
  为实现民办博物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相继参照陕西历史博物馆、半坡、碑林等国有博物馆的相关管理制度,并结合企业特点和本馆的实际情况,编订了涵盖文物保护、行政人事、藏品保管、社会服务、安全保卫等专业规范在内近8万字的《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管理制度汇编》,使民办博物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赢得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和行业内的一致肯定。将国有经验和民办特质适度结合,在制度建设、队伍组合、行业管理、营销推广、宣传活动、文化产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民办博物馆自身发展的有效路径。开馆三年来,已初步呈现良性运转的态势。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作为西安博物馆行业的后起之秀,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发展,在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资金渠道单一,经费短缺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从建设到正式开放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其中仅用于石刻保护、研究的资金近千万。此外,用于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日常监测管护、各项设备损耗、环境保洁、安保人员工资福利等等支出日均在万元以上。要保证博物馆正常运转,在不计贷款利息的前提下,每年需要的费用逾千万。上述经费基本均由董事长秦航先生承担,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题,致使文化遗产保护与治理举步维艰。
(二)民办博物馆文物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文物人才尤其是文物保护、研究、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物事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未来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物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暂以“十二五”时期为阶段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迅速提升综合实力、文化竞争力的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交织,发展面临更多考验的挑战期。未来五年,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物事业建设将保持其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释放更加强大的内源力量,向新的高度冲刺。
(一)“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契机
  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精神、文化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二是国内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再上新台阶,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要抓住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西安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全面启动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四是西安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建设50—80座博物馆,力争博物馆的总量突破100个。 
(二)“十二五”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目前,我国民办博物馆在创办和运营过程中经常遇到政策瓶颈,这严重制约了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不能“一视同仁”,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性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缺乏具体措施,也没有可借鉴的案例; 
  二是民办博物馆运营经费的维持和资金渠道的单一临新挑战; 
  三是民办博物馆人员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流失面临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等工作要求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方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社会公益性与文化产业性”并举的办馆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保护石刻类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传承优秀石刻文化,积极探寻文物合理利用的新思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新模式。使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成为推动西安乃至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力量,成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场所。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原则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管理基础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真实性原则
  保存文物本体的真实历史信息,反对将仿古造假当成保护的手段,保持汉唐石刻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公益性原则
  坚持公益性、服务性,以人为本,面向公众,加强博物馆建设,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展览、图书、服务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两利性原则
  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探索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实现文物从“历史遗存”到现实价值的转变,实现保护与利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双赢。
5.多元化原则
  坚持多元化原则,以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为主体,搭建科研、传播平台,吸引社会各方参与,促进石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6.先进性原则
  保持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化的先进性和引领作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章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本着打造中国第一、国际领先的民办石刻专题类博物馆的奋斗目标,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建设成为西安的魅力坐标,陕西的文化名片,世界的文明使者。成为西安三千年古都文明的守望者,中华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建设的推动者。
二、发展战略
  在发展定位上,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作为西安市21世纪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它有别于现有的各类博物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民办石刻专题类博物馆,馆藏文物300余件,展出从东汉到明清时期100余件馆藏精品,分为佛教文物、陵墓雕刻、其他石刻等三大类。雕刻工艺有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工艺,部分藏品堪称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我国古代石刻博物馆的空白,在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示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发展布局上,保护、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管理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努力完善博物馆的各项基本功能。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警钟长鸣,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在管理考核上,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惟有如此,才能始终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西安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
 

“十二五”时期,在“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行动纲领的全面指导下,推动陕西汉唐石刻文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有:
一、主要任务
1、探索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途径
  开馆八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五部二局”《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一直在探索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途径,博物馆在影响中国经济力量—“绿地杯”2015年度秦商品牌影响力企业中被评选为新锐奖。未来中、长期内,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将继续全方位、深层次、宽视野、多角度地研究如何将民办博物馆做大做强的方略,探索中国民办博物馆发展机制,以谋求中国民办博物馆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繁荣局面。主要从以下几点探求:
一是依法治馆,完善法人治理机构;
二是解决资金稀缺问题,拓展来源渠道;
三是完善内部管理,提供优质的陈展、活动等文化精品,吸引更多观众入馆参观;
四是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拓展营销,增加收入。
2、积极发展特色主题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惠民的社会职能。 
  近年来,为贯彻党中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精神,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依托石刻、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博物馆元素建立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项目,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强宣传与营销力度,充分利用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的吸引力,服务民生、启迪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文化服务活动,持续举办各种传统节假日、纪念日主题活动;进学校、进社区、关爱儿童等惠民活动;今后应当以规模化、品牌化、精品化的标准对这些文化活动进行提升,使之成为博物馆的特色文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重点项目
1、参加国家级博物馆评估定级申报项目
2、继续组织好西安市民办(行业)博物馆考核项目
  为认真落实西安市文物局等十二委、办、局《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西安市文物局、财政局从2011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全市民办(行业)博物馆年度考核工作”。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在2014年度、2015年度年度连续2年考核中取得良好成绩。在今后的每年将此项工作常抓不懈,主要措施有:一是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积极迎考;二是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三是抓住要点,注重细节,整体推进。四是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争创第一。做到年年参评,年年争优,争当先进。
3、完善民办博物馆藏品数据库项目
 “十二五”期间要将民办博物馆藏品数据库此项进一步完善、规范、科学管理。 做到账目清楚,图文可视。让所有业务人员都能在办公室利用电脑查看文物藏品数据库的各类实物照片和史料的记述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让观众可以在网站欣赏精美的馆藏文物。
4、举办亲民优质的展览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最根本的要素,是面向公众的第一扇窗口。多年来博物馆以“藏品”为核心的传统运营、管理模式,和专业、精深研究机构自居的态度,一大部分展览晦涩难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博物馆受众人群的深层次需求,“看不懂、听不懂”、成为了阻碍公众走进博物馆的主要因素之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就好像学校的教科书一样,是公众接受教育的重要“媒介”,如何编辑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爱不释手的教科书,成为了我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课题。
如何开发、制作更加接地气的展览延伸文化产品,是国内外众多博物馆都正在探索和实践的,博物馆的文化创业产品连接着市场,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需要我馆必须对市场有着科学、客观的考察,认真审视公众需求,有针对性的研发独具文化内涵的产品,以此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时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2012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
过去的博物馆总会让人感觉神秘、严肃、不好亲近,博物馆的职能更多停留于展示、研究及藏品管理,忽视了博物馆“教育”这个重要职能,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博物馆教育职能逐渐提上日程,为更多人关注。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探索,走进校园和让学生走出来成为了主要的方式,研学、游学等形式成为时下最流行、最有发展潜力的教育方式之一。未来的时代是教育的时代,未来的社会,将是学习的社会。博物馆承载着传播、教育的社会职能,如何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发挥好这一功能是未来博物馆在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充分发挥博物馆公众教育的职能“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我馆重新思考博物馆的经营理念,明确新形势下博物馆使命,探索发展公众教育的各种模式和途径。实现以”公众教育“为核心的博物馆运营与管理。                           
6、“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应用——建立智慧博物馆
  我馆聚焦博物馆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博物馆为不同群体提供有意义的体验,尤其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博物馆应通过展览、会议、演出、教育项目等丰富的形式与公众对话,展示多样化的观点,动员更多公众参与博物馆文化体验,为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融入社会高速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枢纽作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理念的更新、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手持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信息推送软件的发展,社会公众的眼界开阔了,信息来源广泛,文化程度、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断增强,自媒体应用的普及,对信息传播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势必对博物馆公众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为保障“十二五”时期及长期的文物事业的发展,确保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特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创造规划实施的有利环境
  博物馆全体员工的有效参与是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做好规划的宣传,在全馆形成关心规划、参与规划的氛围。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注意发挥各类专家作用,科学决策。加强交流沟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规划战略明确方向、鼓舞士气,努力创造规划实施的有利环境。
2、明确目标、分解责任,将规划内容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博物馆日常工作是规划实施的具体体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规划精神,将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制定落实的办法和措施。树立全局观念,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管理水平,优先保障规划重点项目。要把实施规划的要求纳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
3、完善制度、鼓励创新,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高素质的人才是规划实施的核心资源,制度创新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石。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高效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强化管理,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有层次、有梯队的人才体系。加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大力提升工作技能。要广纳贤才,破格录用具备一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挖潜增收支持事业发展
  持续、稳定的事业收入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杜绝安全事故,保证正常对外开放。认真了解和把握社会需求和民众文化消费趋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适时调整展陈,更多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创造良好游览环境。要加大市场营销,合理规划服务网点,突破单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大力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稳定事业收入,挖潜增收支持事业发展。
5、加大营销、拓展市场,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投入
  稳定增长的财政资金投入是规划实施的战略支撑。要加大营销力度,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开拓市场,增加收入。同时准确把握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脉搏,要了解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进展,财政经费管理的新要求,做好项目经费绩效考评工作。要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文物保护经费效率,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投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