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汉唐石刻微讲堂| 第二讲 镇宅神兽

2020

04/07

分享

汉唐石刻微讲堂| 第二讲 镇宅神兽

  大家好,在这全面抗疫的特殊时期,汉唐石刻微课堂又与大家见面啦!
  相信很多朋友在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会发现古代建筑的门口,都有一对石狮子。其实在中国,狮子并不是本土产物,那么这种动物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广泛的认同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关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吉祥物——石狮。

图片

  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我们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

历史渊源
  在《汉书西域传》中,就明确记录了狮子的外貌描写:“似虎,正黄,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在《汉书》、《后汉书》中,也记载章和元年、章和二年,“月氏国、安息国遣使献来师子”。”这两段话虽然短,但准确地把握了狮子的外貌特征,也表明在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从此,中国的帝王开始喜爱狮子,首先是在陵墓中出现了狮子的雕刻。在最早期,只有帝王陵墓的神道碑中有石狮,它们和石马、石羊一起,增强君王的权威,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不过刚开始,石狮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渐渐到了后来,才走进了民间。

风格特点
图片


  当然,不同时期的石狮也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在唐代出土的石狮子多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图片

图片来自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石狮》


  而到了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石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图片

图片来自宋陵石狮

明清
  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挡,却不注意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威武的神态。

图片

图片来自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石狮》

寓意
  明代以前有明确规定,七品官以下的官署不准放守门狮子,可到了明代,狮子雕塑已经普及到了民间,一般住宅门前都可以放置狮子雕塑,那在宅门前摆放狮子到底有什么寓意呢?

图片

其一,避邪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子是可以驱魔避邪,所以最早用来镇守陵墓。表现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

图片

其二,预卜洪灾。在民俗传说中,说如遇有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这是征兆灾害就要来临了,人们可以采取应急避难。

图片

其三,彰显权贵。古代在宫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子守门,显示了主人的权势和尊贵。

图片

其四,艺术装饰。石狮的造型多变,工艺精美,是出色的艺术品。
直至现在,石狮被当中国传统文化被延续下来,可这其中的迷信色彩已经没人信了。